101學年度第1學期九年級課程教學計畫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國中部)
101學年度第1學期 九 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課程教學計畫
壹、各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速率、速度與加速度;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以及運動的規則。 2.認識力的作用與能量的概念,並應用到生活中;認識簡單機械與運輸。 3.探討基本靜電現象與電的基本性質,並學習如何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 4.認識地球的環境、地質構造與事件;了解宇宙中天體的運動規則,日地月的相對運動。
|
貳、各單元內涵分析
週次 |
日期 |
重要活動 |
單元名稱 |
對應之能力指標 |
節數 |
評量方式 |
重大議題 融入教學 |
預備週 |
08/27-08/31 |
8/30第1學期開學正式(全日)上課 |
1-1時間的測量、 (1-2位移與路徑長)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
1~2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
【生涯發展】 3-5-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環境教育】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1 |
09/03-09/07 |
|
1-2位移與路徑長、 1-3速率與速度、1-4加速度與等加速度運動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4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5.實驗報告
|
【生涯發展】 3-5-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環境教育】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2 |
09/10-09/14 |
|
(第一章複習)、 2-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
1-4-2-3 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4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
【生涯發展】 3-5-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資訊教育】 4-3-2 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
3 |
09/17-09/21 |
|
2-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
1-4-2-3 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圍。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5-7 觀察力的作用與傳動現象,察覺力能引發轉動、移動的效果,以及探討流體受力傳動的情形。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4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5.實驗報告
|
【生涯發展】 3-5-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資訊教育】 4-3-2 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
4 |
09/24-09/28 |
9/28教師節照常上課 |
2-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2-4圓周運動與萬有引力 |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5-7 觀察力的作用與傳動現象,察覺力能引發轉動、移動的效果,以及探討流體受力傳動的情形。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4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
【生涯發展】 3-5-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資訊教育】 4-3-2 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
5 |
10/01-10/05 |
9/30中秋節放假適逢例假日不予補假 |
第二章複習、 1~2章複習 |
(複習) |
4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
(複習) |
6 |
10/08-10/12 |
10/10國慶日放假 10/09~10/12第1次段考 |
第1次段考週(10/08為複習進度) |
||||
7 |
10/15-10/19 |
|
3-1功與功率、3-2動能、位能與能量守恆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4 |
1.教師評量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5.實驗報告 6.專案報告
|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3-3-3 能養成主動思考國內與國際環保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非核家園)並積極參與的態度。 |
8 |
10/22-10/26 |
10/25台灣光復節照常上課 |
3-2動能、位能與能量守恆、3-3槓桿原理與靜力平衡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4 |
1.教師評量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5.實驗報告 6.專案報告
|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3-3-3 能養成主動思考國內與國際環保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非核家園)並積極參與的態度。 |
9 |
1029-11/02 |
|
3-3槓桿原理與靜力平衡、3-4簡單機械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4 |
1.觀察 2.口頭詢問 3.實驗報告 4.紙筆測驗
|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3-3-3 能養成主動思考國內與國際環保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非核家園)並積極參與的態度。 |
10 |
11/05-11/09 |
|
3-4簡單機械、3-5能源、(第三章複習)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2-4-8-4 知道簡單機械與熱機的工作原理,並能列舉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 4-4-2-2 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4-4-3-5 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
4 |
1.教師評量 2.口頭詢問 3.紙筆測驗 4.專案報告 |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3-3-3 能養成主動思考國內與國際環保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非核家園)並積極參與的態度。 |
11 |
11/12-11/16 |
11/12國父誕辰紀念日照常上課 |
5-1地球上的水、5-2地貌的改變與平衡 |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2-4-3-2 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譯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
4 |
1.教師考評 2.口頭詢問 3.紙筆測驗 |
【環境教育】 4-3-1 在面對環境議題時,能傾聽(或閱讀)別人的報告,並且理性地提出質疑。 |
12 |
11/19 - 11/23 |
|
5-3岩石與礦物、 3、5章複習 |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2-4-3-2 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作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
4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
【環境教育】 4-3-1 在面對環境議題時,能傾聽(或閱讀)別人的報告,並且理性地提出質疑。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13 |
11/26-11/30 |
11/27~11/30第1學期第2次段考 |
第2次段考週(11/26為複習進度) |
||||
14 |
12/03-12/07 |
|
4-1靜電現象、4-2電流 |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4 |
1.教師評量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5.實驗報告
|
【生涯發展】 3-5-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
15 |
12/10-12/14 |
|
4-3電壓、4-4電阻與歐姆定律、(第四章複習) |
1-4-4-1 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4 |
1.教師評量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5.實驗報告
|
【生涯發展】 3-5-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
16 |
12/17-12/21 |
12/22補12/31調整放假課務 |
(第四章複習)、6-1地球的構造 |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2-4-3-2 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作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
4~5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
【環境教育】 4-3-1 在面對環境議題時,能傾聽(或閱讀)別人的報告,並且理性地提出質疑。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17 |
12/24-12/28 |
12/25行憲紀念日照常上課 |
6-2板塊運動、6-3岩層記錄的地球歷史 |
2-4-3-2能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作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3-1 檢核論據的可信度、因果的關連性、理論間的邏輯一致性或推論過程的嚴密性,並提出質疑。 |
4 |
1.觀察 2.口頭詢問 3.紙筆測驗 4.專案報告 5.教師考評 |
【環境教育】 4-3-1 在面對環境議題時,能傾聽(或閱讀)別人的報告,並且理性地提出質疑。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18 |
12/31-01/04 |
12/31調整放假 01/01開國紀念日放假 |
6-4臺灣地區的板塊與地貌、7-1我們的宇宙 |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2-4-3-1 由日、月、地模型了解晝夜、四季、日食、月食及潮汐現象。 2-4-3-4 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相關地位。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4-4-2-2 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2~3 |
1.觀察 2.口頭詢問 3.操作 4.教師考評 5.紙筆測驗 |
【環境教育】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4-3-5 能運用科學工具去鑑別、分析、了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
19 |
01/07 - 01/11 |
|
7-2轉動的地球、7-3日地月相對運動 |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適的度量策略。 2-4-3-1 由日、月、地模型了解晝夜、四季、日食、月食及潮汐現象。 2-4-3-4 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相關地位。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
4 |
1.教師考評 2.觀察 3.口頭詢問 4.紙筆測驗 |
【環境教育】 4-3-5 能運用科學工具去鑑別、分析、了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
20 |
01/14-01/18 |
01/15~01/18第1學期第3次段考01/18第1學期結束 |
第3次段考週(01/14為複習進度) 1/18上午結業式;下午校務會議 |
註:彈性節數安排進度複習、精熟練習與延伸學習。
高雄市立六龜高中(國中部)
101學年度第2學期 九 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課程教學計畫
壹、各單元教學目標
1.電的應用:了解電池與電流化學效應、電流的熱效應及電在生活中的應用。 2.電流與磁現象:認識磁鐵與磁場、電流的磁效應、電與磁的交互作用及電磁感應。 3.千變萬化的天氣:認識天氣與氣候對生活的影響,了解天氣系統與天氣的變化成因等概念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4.永續發展:從天然災害、環境汙染、全球變遷來檢測並關懷我們的居住環境。
|
貳、各單元內涵分析
週次 |
日期 |
重要活動 |
單元名稱 |
對應之能力指標 |
節數 |
評量方式 |
重大議題 融入教學 |
|
預備週 |
02/11~02/15 |
02/09-02/14除夕春節放假 02/15第2學期開學正式(全日)上課 |
1-1電流的熱效應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1 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3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5-8 探討電磁作用中電流的熱效應、磁效應。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0~1 |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
【家政教育】 3-4-5 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生涯發展教育】 3-3-4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環境教育】 4-3-3 能藉各種媒體主動積極蒐集國內外環保議題與策略。
|
|
1 |
02/18~02/22 |
|
1-2電與生活、1-3電池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1 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3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
家政教育】 3-4-5 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生涯發展教育】 3-3-4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環境教育】 4-3-3 能藉各種媒體主動積極蒐集國內外環保議題與策略。
|
|
2 |
02/25~03/01 |
02/28和平紀念日放假 |
1-4電流的化學效應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1 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瞭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5-1 觀察溶液發生交互作用時的顏色變化。 2-4-5-4 了解化學電池與電解的作用。 2-4-5-8 探討電磁作用中電流的熱效應、磁效應。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
3~4 |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
【家政教育】 3-4-5 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資訊教育】 3-4-7 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
|
3 |
03/04~03/08 |
|
(第一章複習)、3-1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表達方式。 2-4-3-3 探討臺灣的天氣,知道梅雨、季風、寒流、颱風、氣壓、氣團、面等氣象語彙,認識溫度、濕度及紫外線對人的影響。 2-4-8-1 認識天氣圖及其表現的天氣現象。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3 瞭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測驗
|
【環境教育】 4-3-2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4-3-4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
4 |
03/11~03/15 |
|
3-2天氣變化、3-3氣團和鋒面 |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表達方式。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3 瞭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測驗
|
【環境教育】 4-3-2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4-3-4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
5 |
03/18~03/22 |
|
3-4臺灣的氣象災害、3-5天氣預報、 1、3章複習 |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瞭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表達方式。 2-4-3-3 探討臺灣的天氣,知道梅雨、季風、寒流、颱風、氣壓、氣團、面等氣象語彙,認識溫度、濕度及紫外線對人的影響。 2-4-8-1 認識天氣圖及其表現的天氣現象。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常可獲得證實。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3 瞭解科學探索,就是一種心智開發的活動。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測驗 3.學生互評
|
【環境教育】 4-3-2客觀中立的提供各種辯證,並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 4-3-4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資訊教育】 3-4-7能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光碟、影碟等進行資料蒐集,並結合已學過的軟體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
|
6 |
03/25~3/29 |
03/26~03/29第2學期第1次段考 03/29革命先烈紀念日不放假 |
第1次段考週(03/25為複習進度) |
|||||
7 |
04/01~04/05 |
04/04兒童節暨民族掃墓節放假 |
2-1磁鐵與磁場、2-2電流的磁效應 |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傳達。 1-4-5-3 將研究的內容做有條理的、科學性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5-8 探討電磁作用中電流的熱效應、磁效應。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3-4-0-8 認識做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7-1-0-2 學習操作各種簡單儀器。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3~4 |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資訊教育】 5-4-2 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
|
8 |
04/08~04/12 |
|
2-2電流的磁效應、2-3馬達與喇叭 |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傳達。 1-4-5-3 將研究的內容做有條理的、科學性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5-8 探討電磁作用中電流的熱效應、磁效應。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3-4-0-8 認識做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7-1-0-2 學習操作各種簡單儀器。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資訊教育】 5-4-2 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
|
9 |
04/15~04/19 |
|
2-4電流與磁場的交互作用、2-5電磁感應 |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傳達。 1-4-5-3 將研究的內容做有條理的、科學性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5-8 探討電磁作用中電流的熱效應、磁效應。 2-4-6-1 由「力」的觀點看到交互作用所引發物體運動的改變。改用「能」的觀點,則看到「能」的轉換。 3-4-0-8 認識做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7-1-0-2 學習操作各種簡單儀器。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評量 3.實作評量
|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家庭消費資訊,以解決生活問題。 【資訊教育】 5-4-2 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
|
|
10 |
04/22~04/26 |
|
(第二章複習)、4-1天然災害、4-2環境汙染 |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1-2 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及設計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作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科學性的描述。 2-4-3-2 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搜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5 對於科學相關的設為議題,作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 |
4 |
1.口頭評量 2.小組討論 3.成果發表 4.紙筆測驗 |
【人權教育】 2-4-7 探討人權議題對個人、社會及全球的影響。 【家政教育】 3-4-5 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
11 |
04/29~05/03 |
|
4-2環境汙染、4-3全球變遷 |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1-2 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規劃及設計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作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科學性的描述。 2-4-3-2 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與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序,但其中通常包括搜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5 對於科學相關的設為議題,作科學性的理解與研判。 |
4 |
1.口頭評量 2.小組討論 3.成果發表 4.紙筆測驗 |
【人權教育】 2-4-7 探討人權議題對個人、社會及全球的影響。 【家政教育】 3-4-5 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
|
12 |
05/06~05/10 |
|
2、4章複習 |
(複習)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測驗 |
(複習) |
|
13 |
05/13~05/17 |
05/14~05/17第2學期第2次段考 |
第2次段考週(05/13為複習進度) |
|||||
14 |
05/20~05/24 |
|
複習一、二冊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8 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生活的問題。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測驗 |
【人權教育】 2-4-7 探討人權議題對個人、社會及全球的影響。 【家政教育】 3-4-5 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生涯規劃】 3-4-1 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料。 3-4-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
|
15 |
05/27~05/31 |
|
複習三、四冊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的資訊。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8 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生活的問題。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測驗 |
【人權教育】 2-4-7 探討人權議題對個人、社會及全球的影響。 【家政教育】 3-4-5 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生涯規劃】 3-4-1 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料。 3-4-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
|
16 |
06/03~06/07 |
|
複習五、六冊 |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獲得的知識。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3-4-0-7 察覺科學探究的活動並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式,但其中通常包括蒐集相關證據、邏輯推論、及運用想像來構思假說和解釋數據。 4-4-1-2 瞭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4-4-2-2 認識科技發展的趨勢。 4-4-2-3 對科技發展的趨勢提出自己的看法。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
4 |
1.口頭評量 2.紙筆測驗 |
【人權教育】 2-4-7 探討人權議題對個人、社會及全球的影響。 【家政教育】 3-4-5 了解有效的資源管理,並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生涯規劃】 3-4-1 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的資料。 3-4-2 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力
|
|
17 |
06/10~06/14 |
06/12端午節放假 06/14畢業典禮 |
畢業典禮週 (06/10、06/11為複習進度、延伸學習) |
|||||
18 |
06/17~06/21 |
|
|
|||||
19 |
06/24~06/28 |
06/25~06/28第2學期第3次段考 06/28第二學期課程結束 |
||||||
註:彈性節數安排進度複習、精熟練習與延伸學習。